当前位置:首页  热点新闻

解放日报:原创歌剧《燕子之歌》3月首演

发布时间:2013-02-25浏览次数:339

      以著名声乐教育家、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为原型创作的歌剧《燕子之歌》,近日正由上海歌剧院在青浦舞美基地紧锣密鼓地排演。

      《燕子之歌》将于3月16日、17日在文化广场举行上海首演,5月上旬将赴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。作为一部传记体歌剧,正在邀约周先生本人于首演晚观演,并参与其中一幕“庆生”戏的演出。

      “周先生是当今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众多华人歌唱家的老师,虽年近百岁却依然满腔热情地活跃在声乐教育和歌剧领域,她身上有太多可以书写、值得颂扬的优秀品质。作为歌剧人,以原创歌剧来表现,是最恰当不过的艺术形式。”担纲创作牵头的上海歌剧院院长、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说。

  这是一只在中国声乐界翱翔了许久的燕子,年近百岁仍然毫不疲倦。怎样将她跨越近百年的人生呈现于舞台,这是一个颇具难度的命题。《燕子之歌》的创作筹备过程起伏跌宕,去年初拿出来的剧本并不让人满意。担任策划和编剧的魏松和韩适都是周小燕的学生,两人均第一次涉足创作,剧本的缺陷和不足显而易见。不少同行的眼光显然在告诉创作者“知难而退”,但魏松却感觉这是一个不应错过、而且必须做好的题材。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,歌剧院组织业界高手对剧本展开多次讨论修改。最终,《燕子之歌》传记式歌剧的体例不变,却转而巧妙地采用学生为周小燕庆生的场景,打开人生回眸的窗口,截取周小燕艺术人生的几个代表性片段,塑造歌唱家、教育家周小燕平凡而又可爱可敬的形象,描摹她不平凡的艺术人生。

  连排现场,四幕十三场的《燕子之歌》让观者受到了感染。全剧只出现 “生日”“求学”“任教”“使命”四个舞台场景,每一幕虽是周小燕艺术人生的一个片段,但对戏剧内涵的挖掘、对人物性格的展现较为充分。周小燕在巴黎求学一幕,歌剧选取酒吧为故事发生地。通过她与犹太学生的相识并施以援手,与盖世太保的周旋和抗争,与同遭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外国学生的友情等细节,表现了周小燕对国之存亡与个人命运遭际关系的感悟,合理地解释了她最终放弃国外生活奔赴国难的原因。 (下转第3版)(上接第1版)第三幕“任教”则选取了“文革”中的一幕,周小燕在窗户上挡上厚厚的窗帘,虽然不无顾虑,却依然全心让学生聆听西方经典歌剧。周小燕与丈夫张骏祥的情感细节、与学生相处中表现出的慈爱、幽默和睿智,也在剧中有比较深度的表现。

  《燕子之歌》邀请著名作曲家奚其明谱曲,世博会会歌歌词作者甘世佳作词,并组成了由两位国内外获奖女高音刘恋和熊郁菲扮演老年周小燕,张慧勇和吴睿睿扮演青年周小燕的主演团队。全剧音乐虽为原创,但奚其明将经典歌剧的素材融入部分唱段,既串连了戏里戏外,风格也显得“混搭”。奚其明为青年和老年周小燕设置了优美的咏叹调,强化周小燕性格的主题曲《燕子之歌》,通过独唱、重唱和合唱等形式贯串全剧,也作为幕间曲衔接戏剧发展,几遍下来朗朗上口。

  导演方红林告诉记者,《燕子之歌》时间跨度从周小燕法国留学叙述至今,将近80年,涉及30多个主演角色,群众演员上百人。“为了保证现场的演出效果真实、有感染力,剧中安排了非常多的群众场面和唱段,这些群众演员们也要抢装,我估算了一下,平均每个人要抢换四套衣服。”

(转自2月23日《解放日报》)